韓星申彗星的個唱引發了眾歌迷對於票價問題以及大量聯號黃牛票的質疑和不滿 周斌 晚報資料圖片
□晚報記者 李佳傑報導
上周六晚在上海大舞台舉辦的韓國藝人申彗星個唱餘波未平,近日記者仍接到歌迷投訴電話,指稱主辦方在票價問題上作假,並質疑大量聯號黃牛票的源頭。一位神話組合歌迷會的會員表示,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查清事件真相,還歌迷一個公道。
記者了解到,韓國藝人來滬開唱一直是演出市場的『重災區』,在看似神話的票房紀錄背後,其實是一部歌迷的血淚史。粉絲理性的缺失、監管制度的漏洞、演出市場的潛規則等等,給『韓流』來襲埋下了『暗湧』的隱患。
『韓流』演出成重災區
一直以來,韓國藝人在滬舉辦個唱背後的『混亂』都被看似火爆的票房所掩蓋。打著歌迷會的名號、以方便訂票為由的詐騙案時有發生,職業粉絲自辦皮包公司承接演出的現象司空見慣,利用粉絲的瘋狂心理哄抬票價的手法也屢見不鮮......某韓國組合歌迷會的相關負責人員向記者透露,曾有公司要求他們為偶像在上海開唱拉贊助,甚至連場地的布置費用也要歌迷湊份子承擔,『「否則場面難看,坍的是你們偶像的台。 」他們每次都這樣威脅我們,或者就說韓國經紀方不滿意上海的票房,要取消演出之類,就是抓准了歌迷的心態。 』
記者調查發現,個別演出商的行為甚至還存在著欺詐嫌疑。一位歌迷表示,她就曾中過演出商『發短信贏合影』的圈套。在演唱會前,該演出商在歌迷論壇和演出海報中,廣為宣傳『短信活動』,稱只要編輯短信發送至特定號碼就有機會與偶像合影。實際上,沒有一位真正發送短信的歌迷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藝人經紀公司也表示從未授權也並不認可這一做法。此外,黑心演出商還在周邊產品上動足腦筋,借經紀公司名義指定專用熒光棒、會服等,引誘歌迷購買。
正規演出商大多不願染指
『韓流』來襲為何頻頻成為重災區?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由於韓國藝人除商演以外極少來內地宣傳,造成了歌迷與經紀公司資訊溝通不暢,一些投機者從中找到了生財之道。
他分析說,大部分韓國藝人剛在國內大紅大紫的時候,在中國並不具知名度,只有少部分『哈韓族』通過網路途徑會跟上節拍。『別看每次韓國藝人來內地,都會有成群的粉絲去接機,但旁人可能連藝人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他認為,相對小眾的韓國藝人在市場號召力上非常有限。『這也是大多正規演出商不願接韓國藝人個唱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認韓星對國內歌迷的號召力,但由於『哈韓族』以年輕學生為主,消費能力有限,如果不在票價上做文章,或不煽動甚至不鼓勵他們的瘋狂行為,那麼最終的票房肯定是血本無歸。他透露,相比國內明星,韓國當紅藝人的商演報價都偏高,且又多為組合,落地成本居高不下。『實際上,這是演出市場的中間va帶,市場有需要,但無法產生合理的經濟效應,只能拱手讓給投機者。 』
而一位曾參與主辦某韓星上海演唱會的歌迷也以自己的經歷證實了這一說法,她表示,當初為了不讓外人鑽空子,幾位歌迷自己籌錢為偶像辦了一場個唱,儘管當晚來的歌迷不少,但最終還是賠了幾十萬元。
行業潛規則難于監管
儘管一些演出商劣跡斑斑,被列入相關主管部門的『黑名單』,但為何這些公司卻總能死而復生,繼續混跡于演出市場?記者了解到,目前許多缺乏資質的公司都藉由正規演出公司之手向行政管理部門申報批文,隨後花錢買斷批文、甩手單幹,不少『黑名單』上的公司就是這樣借殼復出的。
記者從市文廣局了解到,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買賣批文現象,今年7月文化部已就《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下發了相關實施細則通知,其中明確了『誰申辦誰負責』的原則,並要求在批文中必須明確演出經紀機構與委托、投資單位等演出活動關聯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這也就意味著演出一旦出現問題,申報批文的公司將難逃幹系,這給販賣批文的公司無疑上了一道緊箍咒。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皮包公司仍然可通過註冊新公司和尋找外地演出商代為申報批文的方式,逃過行政部門的監管。相關主管部門提醒歌迷,應當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在購票前,可先登陸上海文廣行政事務資訊網查詢該場演出是否已獲批文,以及時間、票價等資訊,若發現與主辦方所發布的資訊不符,可立即向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進行舉報
轉自新浪新聞
留言列表